
我从小生活在农村,是个留守儿童,我一直忘不了家乡的祖堂。
在我懂事的年纪,每年过年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在祖堂祭祀祖先了,在这里,我能与家人见上面了。那时候的祖堂还很小,全部加起来大约不过一间房子大小。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祖堂的顶部挂了一个小电灯泡,散发着幽暗的黄光;地上也是坑坑洼洼,显得十分阴暗;墙壁上则是有着数道大裂缝,上面的外层油漆掉落了一部分,里面则是泥巴砖块;在左侧的墙壁上还有一扇小门,是古代的那种木门;出了门口,便是头顶的天井了,在旁边黑色屋顶瓦片的衬托下,微亮的月光照在地面显得十分安逸;祖堂正大门旁边有两个石头小凳子,大门的正上方有着“余氏祖堂”四字。祭祀祖先的时候,我同家人一起,还有村里同一姓氏的人,在祖堂进行一年一度的祭祀,祭祀完后再回到家里吃年饭。
随着这些年政府的精准帮扶,村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,家乡的祖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。
去年回到老家过年,我亲眼见到了这变化。祖堂大门口的墙刷上了白漆,显得庄重严肃;大门也从原先的木门换成了铁门,进去之后也是模样大变,最直观的感受是空间变得开阔,没有以前的狭小压抑之感,地面也是平滑整齐的水泥地,四四方方的,头顶上的天井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很明亮;进入内堂后最显眼的便是祖先的灵位,旁边的墙壁也早已粉刷成白色。记得年节的那天,就是我和几位小伙伴一起将祖堂打扫干净;过年夜时,我们村里所有人都呆在祖堂祭祀祖先,在明亮的灯光中我们怀着敬意向祖先敬拜,祈祷未来生活更美好。
我感谢在祖堂度过了我快乐的童年时光,祖堂带给我希望,每年我能在祖堂同家人团聚,我还感恩这一切的变化,家乡变了样,父母就近上班不用再外出打工,我也不用再留守了。
(作者:环境学院给排水12002 余胜)